当前位置: 首页 > 馆内动态 > 馆内新闻

馆内新闻

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索传军教授分享主题讲座

发布时间:2017-11-01作者:陈文娟浏览次数:

1027日下午,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、博士生导师索传军教授通过iGroup图书馆员在线课堂,作了题为《驾驭内容:图书馆馆藏的转型与发展》的精彩讲座。副馆长李红及资源中心的老师们在10楼会议室认真聆听了此次讲座。

索传军,博士,教授,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,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,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,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委员,期刊与信息计量研究组召集人,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,文化部图书资料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,《图书情报工作》等核心期刊编委。

索教授首先从图书馆的本质出发,指出图书馆的核心优势是馆藏资源。同时指出,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文献资源丰富,但是难以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知识需求。在此基础上,重点探讨了图书馆发展环境、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转型与发展三方面的问题。

首先,利用“知识交流理论”等审视了图书馆的地位和图书馆当前的服务,通过信息链上下游的资源生产商、资源集成与服务商以及用户利用馆藏行为的本质变化,解读了图书馆的生存环境,明确指出图书馆需要第二次转型,即由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。

其次,指出实现由文献资源到知识资源的转型需要四个环节:记录知识的文献→“知识元+关联关系”→知识库→知识服务。而实现这四个环节转化的理论基础在于:文献是一组知识元的逻辑组合,可以“解构”与“重组”。他认为,众多的知识元通过一定的语义连接在一起,可以导致知识价值的增值,甚至是催生新的知识。

再次,从数据化、语义化的角度描述了图书馆由文献资源到知识资源的发展:馆藏资源→数据→知识资源,即实现文献服务→信息服务→知识服务,并用多个实例说明了数据化、语义化过程。最后,索教授还描绘了未来图书馆的馆藏体系,即由文献资源为主,到文献、数据和知识资源的综合资源体系。

索教授高屋建瓴地讲解了馆藏资源建设转型与发展的路径,描绘了未来图书馆的馆藏体系,见解独到、内涵深刻,为我馆的馆藏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在座的老师们都感到受益匪浅。